豪華車“一哥”寶馬,決定不跟中國斗了?
起起伏伏了整個一年,寶馬在2025年初終于算是松了口氣。
因為,豪華車一哥的地位在危險中保住了。
2024年,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共交付714,530輛BMW和MINI品牌汽車。其中,BMW品牌蟬聯(lián)中國豪華乘用車年度銷量第一名。
在高性能車型領域,寶馬M家族表現(xiàn)突出。M2、M3和M4為代表的寶馬 M高性能車型,在細分市場中銷量排名第一。
這些年,除了豪華二字,寶馬的設計越來越把大鼻孔發(fā)揮到極致。
有人在高速上開車,有種“被豬追”的感受,結果定睛一看是尊貴的寶馬7系車主。
但坐上豪華車一哥的寶座,寶馬也許如坐針氈。
01
放棄價格戰(zhàn),不跟電車斗了
寶馬2024年在中國市場“受虐”的第一個關鍵詞,是價格戰(zhàn)。
說起價格戰(zhàn),其實是特斯拉帶頭挑起的。2023年,特斯拉率先在國內降價,部分車型降幅甚至高達約5萬元。
隨后比亞迪等多家車企迅速跟進,彼時價格戰(zhàn)的硝煙逐漸彌漫在車市每一個角落。甚至進入2024年,價格戰(zhàn)已經一發(fā)不可收拾,比亞迪等車企將價格戰(zhàn)推向高潮。
這時,就連BBA也都不得不下場應戰(zhàn),寶馬積極施行以價換量的策略,旗下多款車型大降價。
純電的寶馬i3一路從35萬跌到19萬,燃油車寶馬5也降至約31萬元,相當于打了7折。
結果呢?BBA降價都降了個寂寞,銷量不升反降。今年上半年奔馳銷量下滑10%,奧迪下滑3%,寶馬也只售出36.4萬輛,同比減少5%。
與此同時,降價導致門店虧損嚴重,寶馬經銷商們不愿意了,以拒絕交車或者讓購車人加錢提車相挾。
于是,為了安撫經銷商再加上保持品牌形象,去年7月中旬寶馬宣布:帶頭退出了價格戰(zhàn)。
寶馬X1、X3、5系和X5的售價均有所上調,分別為5000元至20000元不等;隨后,奔馳和奧迪也紛紛跟進,不再一味進行價格戰(zhàn)。
結果8月份,華晨寶馬的銷量跌至34875輛,與6月份相比,降幅接近40%。更諷刺的是,寶馬退出價格戰(zhàn)時,雖然有不少品牌表示支持,但真正跟進的卻寥寥無幾。
最近,被價格戰(zhàn)打的焦頭爛額的寶馬,又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。
寶馬集團宣布將于2028年推出首款面向市場的量產氫燃料電池車(FCEV)。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,寶馬是全球第一家推出首款量產燃料電池車的高端汽車制造商。
寶馬官宣了和豐田的合作,寶馬將基于雙方合作成果推出自己的氫燃料電池汽車。
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
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方面具有純電動汽車的特點,即零排放;另一方面,又具有燃油車快速補能的特點,即3、4分鐘之內完成加油或加氣后,就可以快速進行下一段里程。
豪華車一哥寶馬,難道真決定不跟中國新能源車玩兒了?
02
起了大早的寶馬,為何干不過中國?
寶馬2024年在中國市場“受虐”的第一個關鍵詞,是新能源。
其實,寶馬可以說是國外品牌、豪華品牌中,在新能源領域表現(xiàn)得最好的。
以2024年前三季度的全球電動車銷量來看,寶馬品牌自身的電動車全球銷量達 26 萬輛創(chuàng)下新高、比去年同期激增 22.6%。
毫無疑問,這樣的銷量增長,至少在BBA三大德國豪門的體系中,肯定是遙遙領先的。
寶馬領先其它外國對手的原因很簡單,下手早。
早在2011年2月21日,寶馬集團正式發(fā)布新能源汽車品牌——寶馬“i”品牌。之后寶馬i3和i8相繼面世。
只是沒想到,2015年,哈羅爾德·科魯格出任寶馬集團新CEO后,寶馬純電動戰(zhàn)略發(fā)展就被按下了減速鍵。寶馬集團包括科魯格在內的諸多人對純電動懷有偏見,決定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方面。
到了2019年底,寶馬i3上市之后的6年時間,寶馬集團只陸續(xù)推出了10款新能源車型,更走錯一步的是,其中7款是插電混動車型。
所以,放在新能源車銷售整體大環(huán)境下來看,寶馬的數據在中國新能源體系中,只能算是一個品牌勉強達到了存活線。
在這個過程中,中國人對豪華二字的定義也在慢慢改變。
拿寶馬i3和小米SU7相比,優(yōu)勢很明顯:
1、品牌溢價高,開出去有面子;2、駕駛質感更純粹,更符合老司機的口味;3、后輪驅動+空氣懸掛,百公里加速6.2秒,這數據已經超過了燃油版的3系。
但只要提到智駕二字,寶馬i3幾乎被徹底吊打,“豪華”二字蕩然無存——小米SU7搭載了澎湃OS,直接把手機、汽車、智能家居都連一塊了,簡直就是個四個輪子的大號手機。
BBA最致命的問題在于,中國消費者對于豪車的理解,正在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不再僅僅局限在品牌、價格等,而是越來越傾向于將智能化、數字生態(tài)、本地化需求視為豪華車的標準。
如今寶馬守住的豪華,不過只是上個時代的豪華。
03
誰是寶馬在華的最大敵人?
要想真正坐穩(wěn)豪車品牌,寶馬2025年還要解決一件事,是認知。
過去幾十年,寶馬、奔馳和奧迪一直是中國豪車市場的霸主,它們幾乎定義了國人對豪華車的認知。
早在1994年,寶馬在北京設立辦事處,發(fā)力中國這個方興未艾的汽車市場。2003年,華晨寶馬合資公司成立,寶馬國產化正式落地,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。
當時,憑借有口皆碑的操控性,以及無與倫比的品牌力,寶馬在華越戰(zhàn)越勇。
2023年,寶馬在華熱銷82.4萬輛,力壓奔馳、奧迪,連續(xù)五年穩(wěn)居豪車市場銷冠。
只是今時不同往日,如果繼續(xù)打價格戰(zhàn),可能會損害品牌形象,吞噬利潤;
但如果放棄價格戰(zhàn),寶馬多數車型及主打車型依然是傳統(tǒng)燃油車,整個燃油車無論是市場銷量還是市場份額都在下降,完全退出降價促銷幾乎沒有可能。
雪上加霜的是,寶馬似乎也透露出一些創(chuàng)新乏力。
當年的寶馬,憑借獨特的進氣格柵設計、優(yōu)雅的車身造型以及駕控的魅力,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。
但這么多年過去了,寶馬的“創(chuàng)新設計”卻是越來越大的“豬鼻孔”和“瞇瞇眼”,也變成了最大的槽點,被網友們吐槽稱:“最好看的寶馬永遠是上一代”。
如今,中國人買車的需求被全面刺激,而中國新能源這些品牌彎道超車的優(yōu)勢,不外乎三點:
一,智能化體驗好;二,更貼近用戶的用車需求;三,性價比高。顯然,寶馬要想翻盤,必須要在智能化上下苦功。
但同時,寶馬也并不是沒有勝算,畢竟新勢力的變數太大,誰也不想買到“絕版車”。
拿極越的首款車極越01來說,外號是“全球首臺AI汽車機器人”,搭載的ASD阿波羅高階智能駕駛基于百度Apollo 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,功能操作則基本集成于中控屏幕,當時吹得天花亂墜。
沒想到極越宣布“原地解散”,有極越車主汽車出現(xiàn)問題,根本找不到可接收的4S店,苦等了兩個星期,還是沒有等到配件。
1.5萬極越車主在購車時,極越承諾曾為部分車主提供終身免費智駕系統(tǒng)、所有車主終身質保等服務。但隨著極越解散,也許權益將化成泡沫。
所以,此時的寶馬如果想守住中國市場,既要認清自己軟肋,也要摸清對手軟肋。
豪華二字究竟怎么解釋,還得用戶說了算。